網站序言
互聯網已普及化和全球化,所有資訊皆可輕易傳送至世界各地,絕對是作為提倡環保的好渠道。鑑於現時人類的生活方式及科技引發不少環境問題,令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必須盡早改善和保護。可是大家可能對環境保護認識不足,不知道有哪些方法可改善環境,所以決定設立這個網站,透過環保教育,鼓勵市民由個人行動來實踐綠色生活,宣揚保護環境的方法和重要性,協助全城市民共同建立綠色社區。我們認為綠色生活也可十分舒適,並希望帶給大家綠色正能量,故此為網站取名「綠適新能量」。抱著「綠適生活好寫意,和諧環境日可指」的信念,讓你我藉著這個網站增添一些環保知識並加以實踐,推動建立綠色社區的工作,為人類和地球出一分力,達致可持續發展。在科技時代下,不少人都依賴科技去改善及方便自己的生活,例如:開空調、長時間開啟電腦、駕車出門等等,令自己的生活習慣被改變。無疑,科技產品的確十分方便人類,因為它,我們才能快速到達目的地。因為它,我們才能在輕易完成工作。然而這些科技帶給人類方便的同時,其所使用能源和人類的生活模式卻引起種種的環境問題。
人類行為及科技對環境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這樣不但會破壞生態系統、環境、氣候和健康方面,令到地球變得不適合居住,也會間接影響我們的子孫後代的利益。其實環境問題不只是局限於全球暖化,你有發現街道上的空氣十分污濁,能見度異常的低嗎?我們可能每天都可能身受其害,例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等,而這些環境問題都在城市中尤其明顯,影響非常廣泛,現在已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世界空氣粒子含量和冰川面積正在減少。其實以上環境問題隨時引發嚴重的自然災害,最終還是讓人類自食其果。如果我們不再正視環境問題,不努力改善,它將會威脅所有生物,地球便可能「死亡」了。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並提出“爲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口號。因此,近年來環境保育已成為了重要議題之一,並且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已是屬於全人類的普世價值之一。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帕卓里博士曾說:「不吃肉、騎單車、少消費,就能遏止全球暖化」。由此可見,保護環境由個人做起。實際上,只要我們每人在生活模式上作出一些改變,身體力行,即可舒緩不少環境問題。
返回最上
網站特色及功能
網站以綠色社區為主題,屬於教育和正面的網站類型,因此我們的網站以代表環保的綠色和健康的藍色為主題色。而網站頁面亦以藍天白雲作為背景,表示綠色社區的未來十分光明,沒有灰冷之意。我們相信藍色和綠色會比較耀眼,也顯得網站更有朝氣。網站佈局方面,本網站採用傳統網頁的佈局,把頂部、左方按鈕、右方內容與頁尾明顯區分,防止網頁設計變得混亂。另外內容編排也經過考慮,在頂部的選項中,訪客得知此網站目的後,便可以認識一下環境社區及問題等資料性的東西。此時我們明白訪客在瀏覽大量資料後,應該會感到沉悶和累,所以「互動專區」可讓訪客交流意見和玩遊戲輕鬆一下,順道加深環保知識。
以下為本網站User-friendly的功能
- 返回最上按鈕
不同裝置前往網站的解晰度都不同,以手機為例,用戶在放大網頁後要時刻拉動捲軸,十分不便。所以我們在網頁底部加入返回最上按鈕,減少訪客不便。 - 當前位置顯示
為了方便訪客得知當前所在位置,不至於迷失方向,所以在頂部選項下設立了當前位置顯示,使網頁變得更有系統。 - 分別3次的文字放大縮小
對於一些有眼疾的人士而言,我們明白過小文字會使他們感到不適,所以我們除了注意文字行距外,也提供了文字放大縮小功能,用戶可開大或縮小字型分別3次,根據舒適度自行調較合適自己的文字大小。 - 圖片解說
當訪客點擊網頁內容的圖片時,便會出現一遮罩層效果(燈箱),除了顯示出圖片外,在圖片下方也有該圖的解說。 - IE6上PNG透明問題
現時仍有不少用戶使用IE6,但IE6卻不支援PNG圖片透明顯示,所以我們加插了一個檔案以修正這個問題。 - 無表格網頁
棄用舊時用表格編寫的方式,而採用div+css來編寫,可以縮短網頁載入速度和方便搜索蜘蛛讀取內容。 - 純文字版
純文字內容可讓頁面更快被載入,減少耗用更多流量。
關於製作團隊
在製作這個網頁的過程中,我們各人互相努力,把不同難題一一擊破,也加深了我們對環保的認識及意識。如果你們對這個網頁的內容,或是排版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線上表單」或是「電子郵件」聯絡我們。特別鳴謝以下人士提供意見及協助 : (排名不分先後)
周宇康老師、蘇廷軒
返回最上
環境問題是什麼
由人類活動對周圍自然環境質量造成負面影響,並破壞著人類的健康、生活、生產各方面,兩者不斷相互地產生影響,便可稱為環境問題了。環境問題發展史
- 生態環境的早期破壞 環境問題自古以來已經存在了,例如古時農牧產業引起的土壤退化,又或者由於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發生火災,生物資源遭到破壞。
- 近代城市環境問題 實際上,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然而由於科技進步及人口不斷增加,導致我們對破壞環境程度也不同了,環境問題也日趨嚴重和越來越多了。在二次大戰後,社會生產力及工業上升,包括車輛數目日益增多,排放更多污染物。而密集的城鎮人口也排放大量污水、廢氣和垃圾,污染環境。
自80年代至現時,經濟發展飛快,更多人類活動產生,自然燃燒更多化石燃料以生產電力。那時起,環境問題不再限於區域性,更出現全球性的。全球暖化、環境污染、能源問題等等,都是環境問題之一。
環境問題的分類
環境問題可分為原生和次生,前者是指由自然引起的,例如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污染空氣,後者是指人類引起的。鑑於現時的環境絕大部份都是人類而產生的,因此我們把環境問題共分為兩類 - 全球和地區性的。
- 全球性環境問題
它超越國界,無分地區,持續時間長且影響整個生物圈、大氣圈、水圈或岩石圈的環境問題。 - 地區性環境問題
它以影響某地區的環境為主,是一個局部性的問題,然而它也有可能發展成全球性環境問題。
返回最上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又稱全球增溫,是指在一段長時間中,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等,正在不斷增加,把由地表釋放的長波輻射反射回地表,令到地球的溫度正在持續地上升。大氣中存有溫室氣體是十分正常的,因為這可以防止地球變得過冷或過熱。但是全球暖化卻會令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因此這是一個反常的氣候變化現象。全球暖化的原因有下列 :
- 大量採用化石燃料發電
隨著人口及經濟活動增加,我們也要使用更多的能源產生電力。可是現在仍以非再生的化石燃料生產電力為主,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 經常使用科技的習慣
不少人類習慣使用科技工作或使自己生活更舒適,例如長開電腦或自行駕車出門。可是這些科技都需要電力運作,而發電時會產生溫室氣體。 - 喜愛食用牛肉
但越多人吃牛肉時,牧場就會飼養更多的牛隻。而牛隻放屁時會釋出大量甲烷,甲烷是溫室氣體之一。 - 濫伐林木情況嚴重
為了取得木材作商業用途,伐木公司常大規模伐林。樹林被砍伐後就少了碳匯,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而且本身儲存在樹木的碳也被釋出。 - 政府監管雨林不足
在欠發達國家,政府為改善國內貧窮和償還債務,往往支持國民到雨林謀生。又或者設立法例後卻疏於監管,使雨林依舊被砍伐。
以下為全球暖化的影響 :
- 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
全球暖化令到南極和北極的大陸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在夏天時的體積因而膨脹,淹沒低窪地區。 - 生物多樣性下降
由於低窪地區被淹沒,所以其他動物的棲息地也消失,削弱生物多樣性及縮短食物鏈。例如北極熊因為冰川的消失而難以尋找地方棲息。 - 有利害蟲增長
溫度上升及潮濕的環境有助細菌及害蟲增長,加速傳染病的傳播,也會降低人的抵抗力,人類容易因此生病。 - 極端氣候的出現
全球暖化可能引致乾旱的地方更乾旱,濕潤的地區更常降水。 - 引發自然災害
乾旱地方的土壤因缺水而更貧瘠,造成荒漠化,溫暖的海水更易被蒸發,分別引起沙塵暴及颱風。 - 經濟活動受損
全球暖化引發的一連串自然災害會淹沒農作物,或使土壤肥力降低,影響農作物收成。 - 人類生活不舒適
由於溫度上升了,人類可能更會長開空調,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造成惡性循環。
非再生能源是取之竭,用之盡的,如名所示,數量十分有限。能源短缺是指能源供不應求。近年來,不少機構所作出的調查報告也指出世界各地的能源耗用正不斷上升,升幅十分嚴重。以中國為例,下列統計顯示國內對能源的需求量十分急切,且一直在上升,可見能源短缺的情況已近燃眉。
到底是甚麼原因令到各地區的耗電量那麼大及驚人,由此引致能源供不應求呢?
原因有以下 :
- 採用非再生能源發電
不少國家正使用非再生能源,然而這總有用盡的一天,加上國內耗電量大,造成能源短缺。 - 人口上升
世界人口正在膨脹,將出現更多的人類活動,所以亦都需要使用更多能源去維持生活。 - 大量基建設施
除了不少高樓大廈要使用電力照明外,我們日常使用的交通公具也需要燃料才能走動。 - 對能源耗用的意識不足
科技發展令人類可事半功倍,但不少人對能源及環保的意識不深入,認為長時間開啟電器不會耗用太多電力,例如不把不使用的電燈關掉。另一方面,大部份人也不選用節能電器,也增加了耗用的能源。
能源短缺的影響 :
- 經濟活動停止
除了商業外,這對工業的影響尤其嚴重。工業的機械需要大量能源推動,才能進行生產,如果缺電,生產也會停止。 - 人類被迫放棄原有生活
沒有電力便不能開啟電器,而缺電對所能做的事情也有限制,例如人類不能用爐煮食。 - 物價上升
石油的副產品塑料,化學肥料,等等都會漲價,引起農業產品漲價,也包括一連串的產品及交通運輸漲價。 - 農產量下降
農業機械或科技都需要能源才能操作,否則農作物便只能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作物產量大不如前,有可能爆發糧食危機。
空氣污染指空氣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危害人體健康及周邊環境的物質,而且數量不斷增加,對大氣層造成污染。如某物質的存在的數量及性質可對人類及生物造成影響,就是空氣污染物了。這些污染物可以是溫室氣體或其他顆粒,我們一般把它們劃分為污染氣體及懸浮物。
如「環境問題是什麼?」所說,空氣污染的成因可分為自然與人為的,例如火山活動、山火、沙塵暴等因素便是自然的,但是絕大部份原因也是因為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因此自然因素非主因。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會撇除自然因素,談談人類如何增加大氣中的污染物,引致空氣污染。原因有下列 :
- 車輛數目上升
收入上升,越來越多人擁有自己的車輛,而汽車行走時會排放廢氣,所以使空氣變差。 - 工業活動頻繁
工業生產時會排放大量污染氣體到大氣中,是大氣中污染物數量增多的主因之一。 - 火力發電
耗電量上升,更常燃燒化石燃料生產電力,過程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引致空氣污染。 - 城市高密度發展
以香港最為常見,香港地少人多,所有樓宇都向高空發展,密度亦十分高。這樣令到空氣污染物不能被風吹走,被困在城市中。 - 油漆或其他揮發性溶劑
建築或裝潢時要使用這些物料,當中的有毒物質會揮發到空氣中,造成污染。 - 吸煙
吸煙時的產生的煙霧會污染空氣,然而這並非主因,而且所影響的也十分細微。
- 引發疾病
空氣污染物被吸入肺部後,可刺激呼吸系統,造成一些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 - 阻礙兒童發展
一些污染物含有鉛,破壞人的神經系統,可能會阻礙兒童智力發展,或生出畸形嬰兒。 - 加重醫療開支
空氣污染引發更多人得到疾病,所以也加重醫療的負擔。 - 熱島效應
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熱能,高密度的大廈使污染物及熱能困在城市中,令溫度上升。 - 破壞當地經濟
污濁的空氣會降低城市吸引力,除了打擊旅遊業外,企業家也不願意在這裡投資。 - 阻礙交通運輸
能見度降低容易引發交通意外。 - 酸雨的破壞
污染物和雨水混合後形成酸雨,酸雨會侵蝕大理石建築外,也會降低土壤酸鹼度,農產品收成下降。 - 減少光合作用
粒子覆蓋植物葉片,也降低了能見度,阻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 破壞水中生態系統
二氧化氮直接溶於水,降低水土酸鹼度,使植物和水中生物死亡。
水資源污染
水資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流入了地下水、海洋或河流,從而改變了水中的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以及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水污染也可由自然因素引起,例如森林落葉落花,暴雨沖刷造成的污泥流入水體;但它主要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我們將會就此三個分類去解釋水污染的成因。- 工廠排放污染物及廢水
工廠在生產時常排放含有重金屬的有毒物質,而且不加以過濾,污染水體。 - 過度採礦釋出水銀
採礦為人們帶來大量收益,但是過程中會釋出水銀,然後可能會順表面徑流流入水體或滲入地下水。 - 使用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
農業所用的化肥及農藥可能殘留在農地上,再被雨水沖至水體或地下水中。 - 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
人口增加使人類活動相應增加,我們日常生活時的用水例如洗澡、廚房、刷牙、糞污水等,也會排放出污水,造成水污染。 - 海洋垃圾
人類常把垃圾棄置海洋上,以塑膠袋為例,它會被海洋生物誤食,然後窒息而死亡。 - 民眾欠缺節約用水習慣
由於民眾對節約用水的認識不深入,所以也較少理會,並在各方面排放更多的污水。
- 人類缺乏清潔食水
水污染令人類可飲用的水減少,不少人甚至被迫喝不清潔的水,每年就至少有2000萬人因此而死亡。 - 地方性疾病
某區域的人喝了不整潔的水後,會導致不同疾病如霍亂、血管損傷、關節炎等等。 - 醫療開支上升
當更多人喝下不宜飲用的水後,有更多人因此生病,所以醫療開支也上升了。 - 農業和漁業收成下降
農民使用這些污水灌溉,污水會污染農地,有機會引致作物枯萎而收成下降;水污染也令魚類死亡或發生變異,可能引致質量下降。 - 經濟發展受損
部份增重工業需加入水,但水污染令這些產品的原料受破壞,直接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 富養化作用
化肥流入水體後,水中養份增加令藻類快速增長,水中氧氣大大減少,生物窒息死亡。 - 打斷食物鏈
水污染令部份生物死亡,食性再高一級的生物也會受影響,而且人類進食這些魚類後也會被有害物質一併吃下,影響健康。
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是指人類活動使有毒物質進入了土壤,數量超過了土壤本身特有的緩衝能力或自我淨化能力,引致土壤的性質出現了退化。它常被人稱為「看不見的污染」,不像其他污染般以外在形式表現出來。導致土地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城市化、工業化便是其中之一,以下列出了土地污染的原因 :- 農藥及化學肥料
過量使用農藥及化肥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和惡化生物的性質。 - 工業污水及農業灌溉污水
水污染令農民用污水灌溉;工業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重金屬物質,以上的污水都會流入土壤,污染土地。 - 工業及汽車廢氣
工業生產及大量汽車行走時會排放廢氣,它的污染面積大,可透過沉降和降水進入泥土。 - 郊區被用作廢車場及貨櫃存放區
在郊區棄置物料的過程中會釋放一些有毒物質釋出污染土地。例如棄置電子廢料時,一些水銀或其他重金屬物質會被釋出並滲入土壤中。 - 都市垃圾
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很多固體垃圾,這些垃圾不易分解,只被送往堆填區活埋,然後成為長時間留在土壤中的污染物。 - 空氣污染造成的酸雨
酸雨會降低土壤的酸鹼度,使土壤退化。
- 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滲入地下水,或者增加對稻作危害的程度,並經食物鏈進入人體。 - 減少作物產量
食品或鋼鐵工廠的廢水流入土地後,會造成土壤缺氧的現象,甚至會阻礙土壤透水及通風性;酸雨使土壤酸化、礦物質流失,不利農作物生長和影響收成。 - 更多次生的災害
土地污染可使土壤退化,當颳起大風時,便可能引發沙塵暴,威脅大眾安全。 - 水資源污染
污染物滲入地下水後,會污染水源,造成水資源污染。 - 受污染土地被迫閒置
受污染的土地可能具放射性的危害,如核輻射令大片土地被閒置,不能進行任何發展。 - 生物多樣性下降
土地污染惡化土壤的性質,植被減少,也令更多生物失去棲息地。
生物多樣性是什麼
生物多樣性又稱生物歧異度。是指組成生物的種類、組成同種生物的基因種類、組成生物的環境種類的多樣(歧異)狀態的程度。依上述的三個向度,可將生物多樣性再區分為
- 物種多樣性
- 遺傳多樣性
- 生態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是指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等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及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和環境所構成生態系。生物多樣性包括了遺傳多樣性 (genetic diversity)、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 及生態系多樣性 (ecosystem diversity)三個層面。
由上可知所謂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涵蓋了生物在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聚、生態系到地景 (landscape) 等各層次所表現的變異性。
這是因為各種生物的基因組合不盡相同,而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環境。經過長久時間演化的結果。
遺傳多樣性-是指存在物種或物種間的基因多樣性。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變異越大,它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就越強,它是農、林、漁、牧品種改良的基礎,也是遺傳工程的素材。 生態系多樣性-生態系提供養分、空間及能量以供養多種生物存活所必需的資源,因此生態系多樣性是維持物種多樣性的基礎。 返回最上
生物多樣有何重要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 提供人類民生必需之物資、藥物和工業原料
- 提供農林漁牧品種改良的基因庫
- 穩定水文、調節氣候、促進養分循環以及維持物種演化等功能
- 在育樂、美學、科學、教育、社會文化、精神與歷史各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長達數億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的生命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透過基因的變異,與天擇的作用,逐漸演化出適應於各種生態體系的各式物種。豐富的生命,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這是因為,在自然的狀況之下,一個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組成越複雜,整個生態系統就不會因為少數幾個物種的變動而產生重大的改變。生物多樣性可說是是穩定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一。但是,目前因人類對環境的過度干擾,造成生物快速而大量的滅絕。長久下去,整個地球生態系,將會因為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物種單一化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單一的環境變遷或個別的自然災難,引發更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過去,人們為了食用、藥用、玩樂,甚至是無目的地大量獵捕或採集各種生物,已經造成大量的物種面臨減絕絕悲慘命運。而人類對環境的種種開發及污染,則是更廣泛性而徹底的破壞了許多特殊的生態系,例如沼澤、濕地、瀉湖、海岸、雨林…等。失去了棲所的生物,連復育的機會都不再有。而今,由於基因工程的發展,人類甚至能夠製造新的物種,當這些人工物種,在有意或無意的狀況下,進入到自然界的生態系時,對於生態系的影響,將完全無法預料,也是生物多樣性目前所面臨的最新威脅。
暫且不論存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應享有生存及延續其族群的權利。所有的物種,都是經過億萬年演化後的結果。任一物種的滅絕,都意味著自然界無法回復的重大損失。即使就人類現實的觀點而言,在醫學、藥學、科技、美學…等各個領域,人類都受惠於自然界中各種物種的基因。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在保存許多目前未知的物種。未來,人類極可能也需要從中尋找新的藥物,或取得抗病蟲害的基因…等。因此,保護在地球上的每個生命,也攸關你我未來的福祉。
返回最上
生物劃分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劃分為
- 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
- 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
- 真菌界(Kingdom Fungi)
- 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 動物界(Kingdom Anomalies)
返回最上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危機
- 基因的消失----全球的作物基因75%消失,影響生物新科技的發展。
- 物種大規模的滅絕----世界上每天滅絕100種,至2050年,四分之一物種將消失。
- 生態系的破壞---- 土石流、走山、地層下陷、海岸消退、水災。
- 生物資源的枯竭----海洋資源的枯竭、珊瑚業加工的喪失。
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
- 棲息地的切割、劣化和喪失
- 資源的過度利用
- 土壤、水和大氣污染
- 全球氣候變遷
- 工業化的農業和林業
- 引進外來種。
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基本原因是人口太多。在公元元年,全世界人口大約一億,預計公元2100年時,全球人口將達100億,由於人口太多,糧食需求激增,許多森林被砍伐,建房屋,闢農田,開工廠、設學校,為求農作物增產與容易栽培,單一作物的農耕系統迄今仍是農業生產的主流;原有多樣的昆蟲、爬蟲類、鳥類等等,在森林砍伐後,只剩了單一作物和與之有關的少數物種。
一、棲息地的破壞
為保障作物的產量,我們施用了許多的殺蟲劑,殺蟲劑不但殺害蟲,連益蟲也一起殺死,使物種多樣性大幅降低。比方說,梨山地區種了許多果樹和高山蔬菜,那裡的坡度很陡,每到雨季,農民使用的肥料、農藥,就被沖到大甲溪裡,目前大甲溪優氧化情形很嚴重,溪流環境劣化。
另一方面,人口越多,耗水量就越大,而政府目前的政策卻是儘可能地建水庫來滿足民眾的用水需求。在河川湍急的臺灣,沙石很容易淤積在水庫裡,縮短水庫有限的生命。要使水庫延年益壽,就得建攔沙壩,可是每建一座攔沙壩,就等於用刀把一條河切成兩半。從攔沙壩游下或沖下的水族,再也難以(甚或無法)溯回,河中許多的水族因而被攔沙壩切成兩個族群。攔沙壩越建得越多,切割就越厲害,魚蝦的族群也被分割得越來越小,導致近親交配,終至局部的物種滅絕。
臺灣的櫻花鉤吻鮭是鮭魚類分布的南限,四、五十年前大甲溪流域到處都見得到櫻花鉤吻鮭,今天的大甲溪已經奄奄一息,攖花鉤吻鮭僅侷限於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七家灣溪建了七個攔沙壩,下游的櫻花鉤吻鮭因為壩的切割無法回到上游。河岸森林被砍伐,水溫升高,使只能在攝氏15度生活的櫻花鉤吻鮭難以適應。加上溪流附近種植高山蔬菜,農藥、肥料流入溪中污染溪水,更不利魚的生存。今天櫻花鉤吻鮭的數量只剩下300多尾,現況再不改善,絕種是指日可待的。櫻花鉤吻鮭族群銳減的原因複雜,棲地的切割和劣化卻是重要的原因。
二、資源的過度利用
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每年外銷日本的鹿皮可達十萬張,賺取了許多外匯。不過,後來的鄭成功以及清朝時代,每年所捕的梅花鹿一定超過了該捕捉的數量,到了日據時代,臺灣西部的鹿隻已經非常少。光復之後,連臺灣東部的梅花鹿都不多了。據說最後一隻野外的梅花鹿在1960年代末期被捕,此後梅花鹿就從臺灣野外絕跡。在荷人、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梅花鹿在三百年內從臺灣的野外消失,這是資源過度利用的典型實例。今天,臺灣山區還是有許多獸夾,濫殺、濫捕、濫獵的情況雖有改善,但仍然猖獗。
三、污染
污染對人類健康有礙,可是在人類受害之前,污染物不知道己危害了多少其他的物種。工業排放的氣體會使一些植物葉子黃化,廢水污染河川,則使水產大量喪生,我曾在泰國一個國家公園的展示中,看到一個悲慘的故事:一隻瀕絕牛類因為胃中塞滿了塑膠袋、尼龍網繩與高爾夫球,導致無法進食,終至活活餓死。此外,許多人類拋棄的垃圾,最後都到了海裡,海龜誤將塑膠袋當成水母吃下肚子,導致死亡,也是污染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例子。
四、氣候變遷
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原來可提供氧氣的熱帶雨林又大量的消失,因此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比例無法均衡而形成所謂的溫室效應。氣候變遷的成因和結果相當繁雜,無法在此詳述。不過,很多人憂心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五、引進外來種
外來種的引進在世界各地都造成過程度不一的生態、經濟災難,以臺灣為例,引進的福壽螺已蔓延全島,無法收拾。外來種一旦立足,就難以控制,而且外來種可能排擠原生種,使原生的數量減少,甚至減絕。
返回最上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環境保育政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政府多年來一直推行一套自然保育政策,以保護具生態價值的地點,這些措施包括:
1. 郊野公園條
2. 城市規劃條
3.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4.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
5. 海岸公園條例
保 育 措 施
要 有 效 保 護 野 生 動 物 , 蒐 集 資 料 是 關 鍵 的 一 環 。 我 們 必 須 充 分 掌 握 數 據 , 才 可 以 確 定 個 別 物 種 族 群 有 何 漸 進 變 化 , 可 是 過 往 的 香 港 哺 乳 動 物 資 料 是 從 不 同 的 調 查 方 法 搜 集 所 得 , 所 以 歷 史 數 據 亦 不 足 以 作 為 評 估 族 群 漸 進 變 化 的 基 線 資 料 。 有 見 及 此 ,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在 2002 年 展 開 一 項 包 括 香 港 哺 乳 動 物 的 長 期 監 察 計 劃 , 目 的 是 使 用 統 一 的 調 查 方 法 評 估 全 港 哺 乳 動 物 的 品 種 豐 富 度 、 各 品 種 的 數 目 和 空 間 分 布 的 情 況 , 以 及 提 供 基 線 資 料 , 從 而 確 定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族 群 的 變 化 。
《 野 生 動 物 保 護 條 例 》 (香 港 法 律 第 170 章 ) 的 主 旨 是 保 護 本 地 野 生 動 物 , 當 中 包 括 絕 大 部 分 的 本 地 野 生 哺 乳 動 物 。 根 據 本 條 例 規 定 , 任 何 人 士 如 未 申 領 特 別 許 可 證 而 獵 捕 或 蓄 意 騷 擾 、 買 賣 、 出 口 或 招 售 出 口 、 管 有 或 控 制 任 何 受 保 護 野 生 動 物 均 屬 違 法 。 本 條 例 於 1999 年 已 開 始 實 施 於 獅 子 山 、 金 山 及 城 門 郊 野 公 園 、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某 些 部 分 、 大 埔 滘 自 然 護 理 區 及 部 分 毗 鄰 地 區 , 禁 止 餵 飼 猴 子 和 其 他 野 生 動 物 。 此 外 , 本 港 亦 透 過 香 港 法 例 第 586 章 《 保 護 瀕 危 動 植 物 物 種 條 例 》 以 履 行 《 瀕 危 野 生 動 植 物 種 國 際 貿 易 公 約 》 , 規 管 瀕 危 動 植 物 物 種 及 其 部 分 及 衍 生 物 的 進 口 、 從 公 海 引 進 、 出 口 、 再 出 口 和 管 有 或 控 制 , 當 中 瀕 危 哺 乳 動 物 包 括 穿 山 甲 、 彌 猴 和 水 獺 等 。
為 了 提 高 市 民 對 香 港 哺 乳 動 物 的 多 樣 性 及 保 育 方 面 的 認 識 ,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展 開 了 一 系 列 宣 傳 及 教 育 活 動 , 包 括 舉 行 研 討 會 、 設 立 網 站 、 印 製 快 訊 及 出 版 香 港 野 生 陸 棲 哺 乳 動 物 的 圖 鑑 。
香港生態旅遊發展
-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參與到港旅客人數由2000年的1300萬,增加至2004年的2181萬,而2005年的首8個月,到港旅遊人數已達1517萬。(旅遊事務署,2005)
- 相關旅遊的收入由2001年的610億至2004年的918億港元。(旅遊事務署,2005)
-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調查,24%的旅客對香港生態旅遊感興趣,另27%的旅客對香港的文化旅遊有興趣。(HKTB, 2001)
- 香港的生態旅遊可令旅客多逗留港1.9天,估計可為香港帶來額外40億的收入。(Hopkinson & Stern, 2002)
- 香港政府對生態旅遊發展抱積極態度
- 5億港元興建香港濕地公園
- 發展新界東北的綠色旅遊
- 財政司於2005-06的財政預算中,額外撥5億元作旅遊推廣及發展
生態資源的保育的法例
- 環境評估條例 Cap. 499
- 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條例, Cap. 208
- 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條例, Cap. 476
-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CAP 170)
- 城市規劃條例 (CAP 131)
- 動植物 ( 瀕危物種保護 ) 條例 (CAP 187)
返回最上
香港情況
香港的地貌特色香港屬歐亞板塊,東部受菲律賓板塊影響最大(每年7cm之速度向西面歐亞板塊擠壓),西南面受印度板塊影響。香港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哩。
- 三面環海
- 地少山多
- 東岸水深,西岸海淺
- 東山險峻,西山平和
- 大部份高山都是火山岩形成
- 大部份平原位於西北
- 大部份海岸都是沉沒/ 浸沒 狀態
香港的植被
香港有40%是郊野公園,海岸公園及其它保護區。各類植被覆蓋率為70%。
香港的生境地: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生境地的種類包括熱帶雨林生境地、淡水濕地生境地、海岸生境地、珊瑚群落生境地、紅樹林等
香港生物多樣性
本港生長的野生動物及植物,包括超過:
雀 鳥: 465 (種類)
爬蟲類: 82
兩棲類: 24
哺乳類: 55
淡水魚: 160
蝴 蝶: 240
蜻 蜓: 112
維管束植物: 3100
香港具保育價值的生物
Global Concern | Potential global Concern | Regional Concern | Potential Regional Concern | Local Concern | |
雀鳥 | 10 | 1 | 48 | 5 | 113 |
爬蟲類 | 7 | 1 | 6 | 7 | 20 |
兩棲類 | 5 | 1 | 6 | ||
哺乳類 | 1 | 1 | 16 | ||
淡水魚 | 14 | 4 | 1 | 8 | |
蝴蝶 | 4 | 86 | |||
蜻蜓 | 15 | 1 | 1 | 35 |
生態旅遊是什麼
生態旅遊,生態觀光(ecotourism)一詞最早出現可追溯至1965年,學者赫茲特建議對文化、教育以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所謂的生態旅遊,發展至今生態旅遊已成國際保育和永續發展之基礎概念。1983年,學者赫克特提出「生態旅遊」一詞,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語彙。其將生態旅遊歸結出三大特點:
- 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
- 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
- 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
最後,學者赫克特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題,且體驗或欣賞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且關心區內的文化特色」。 生態旅遊學會 (The Ecotourism Society) 在1991年為生態旅遊下了一個廣為各界接受的註解:「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 使用最少污染的交通工具
- 盡量少用過食品加工及包裝飲品
- 盡量不用用完即棄的物品
- 帶走一切帶去的物品,絕不留下垃圾
- 盡量不生火
- 不干擾野生生物,不捕獵或採摘植物
- 不干擾當地居民的生活
- 保持寧靜,盡量不使用唱機或揚聲器
- 盡量少帶高科技產品
- 遵守一切郊野公園管理當局的指示
具保育價值陸上哺乳類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陸 上 哺 乳 動 物
根 據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的 生 態 基 線 調 查 , 香 港 共 有 8 種 哺 乳 動 物 被 列 為 具 特 別 保 育 價 值 的 品 種 , 牠 們 數 量 較 稀 少 或 只 有 極 為 局 限 的 分 布 , 當 中 包 括 五 種 蝙 蝠 - 霍 氏 鼠 耳 蝠 、 喜 山 鼠 耳 蝠 、 褐 扁 顱 蝠 、 灰 伏 翼 、 及 尚 未 確 認 的 伏 翼 蝠 , 和 三 種 大 型 哺 乳 動 物 - 食 蟹 獴 、 穿 山 甲 及 歐 亞 水 獺 。
返回最上
觀察哺乳動物主要地點
本 港 觀 察 陸 上 哺 乳 動 物 的 主 要 地 點
觀 察 哺 乳 動 物 是 一 項 極 具 挑 戰 性 的 工 作 , 這 是 因 為 大 部 分 哺 乳 動 物 均 屬 夜 行 性 , 而 且 行 蹤 隱 秘 , 對 人 類 刻 意 躲 避 。 由 於 普 通 觀 察 者 很 少 有 機 會 一 睹 牠 們 的 真 面 貌 , 牠 們 的 存 在 往 往 被 人 忽 視 。
相 對 來 說 , 在 郊 野 看 到 赤 腹 松 鼠 和 獼 猴 等 日 行 性 哺 乳 動 物 的 機 會 較 大 。 你 只 需 要 一 副 雙 筒 望 遠 鏡 (還 有 一 點 耐 心 ), 便 可 在 牠 們 出 沒 的 生 境 尋 找 其 蹤 跡 。 可 是 觀 察 夜 行 性 哺 乳 動 物 便 困 難 很 多 了 。 根 據 自 動 攝 影 機 調 查 的 數 據 顯 示 , 在 香 港 野 外 看 到 夜 行 性 哺 乳 動 物 的 機 會 微 乎 其 微 。 就 以 赤 麂 和 豪 豬 這 兩 種 最 常 見 的 哺 乳 動 物 為 例 , 牠 們 的 相 對 出 現 率 估 計 只 有 11 至 16 左 右 , 換 言 之 , 一 名 觀 察 者 在 郊 野 觀 察 100 日 , 亦 只 可 能 看 見 大 約 11 至 16 隻 赤 麂 或 東 亞 豪 豬 經 過 。 至 於 其 他 較 稀 有 的 物 種 , 牠 們 的 相 對 出 現 率 更 低 至 0.1, 即 觀 察 者 可 能 要 苦 候 1000 日 才 能 見 牠 們 一 面 ! 另 外 , 我 們 不 可 忘 記 相 對 出 現 率 只 是 我 們 以 自 動 攝 影 機 在 全 港 郊 區 計 算 哺 乳 動 物 出 現 的 概 率 , 具 體 數 字 需 視 乎 個 人 經 驗 、 地 點 、 品 種 、 現 場 條 件 、 時 間 等 因 素 而 定 。
相 對 來 說 , 要 追 尋 大 型 哺 乳 動 物 , 留 意 牠 們 留 下 的 足 印 和 其 他 蹤 跡 比 較 容 易 。 假 如 發 現 這 些 痕 跡 , 儘 管 未 能 親 眼 看 到 動 物 , 也 可 知 道 牠 們 就 在 附 近 棲 息 。 想 知 道 個 別 郊 野 地 區 有 甚 麼 哺 乳 動 物 棲 居 , 首 先 要 找 尋 「 獸 徑 」 。 獸 徑 是 越 過 空 曠 原 野 和 進 入 樹 林 的 曲 折 足 跡 軌 道 , 又 或 是 隱 藏 在 草 叢 和 林 地 的 隧 道 。 這 些 軌 跡 能 讓 我 們 知 道 大 部 分 哺 乳 動 物 的 日 常 行 動 路 線 , 繼 而 在 附 近 搜 尋 其 他 線 索 。 確 定 了 哺 乳 動 物 的 軌 跡 後 , 第 二 步 是 在 周 圍 搜 尋 足 印 、 糞 便 、 食 物 殘 渣 和 其 他 動 物 的 殘 餘 物 , 以 證 實 該 區 確 有 那 些 品 種 棲 息 。 足 印 一 般 可 見 於 軟 地 面 , 溪 畔 的 軟 泥 或 沙 地 最 易 找 到 完 整 的 足 印 。 有 些 動 物 的 排 泄 物 很 容 易 辨 認 , 如 豪 豬 、 赤 麂 或 黃 牛 等 。 運 氣 好 的 話 , 還 會 發 現 哺 乳 動 物 留 下 的 身 體 毛 屑 , 例 如 東 亞 豪 豬 的 硬 棘 毛 或 野 豬 的 毛 。 此 外 , 有 經 驗 的 觀 察 者 還 可 憑 着 哺 乳 動 物 的 叫 聲 辨 認 品 種 , 例 如 赤 麂 受 驚 擾 時 會 發 出 嘶 啞 的 叫 聲 , 便 是 很 好 的 辨 認 指 標 。
香 港 獼 猴
到 金 山 和 城 門 郊 野 公 園 遊 玩 時 , 你 可 能 也 遇 見 過 猴 子 , 但 或 許 你 沒 有 注 意 到 那 裏 的 猴 子 是 可 以 分 為 不 同 的 種 類 。 最 常 見 的 品 種 是 主 要 分 布 於 金 山 郊 野 公 園 、 城 門 郊 野 公 園 和 大 埔 滘 自 然 護 理 區 的 獼 猴 。 在 這 地 區 還 可 以 找 到 一 些 具 有 獼 猴 及 長 尾 獼 猴 特 徵 的 雜 種 個 體 。 觀 察 獼 猴 的 最 佳 地 點 是 金 山 郊 野 公 園 內 的 自 然 教 育 徑 。 除 了 獼 猴 外 , 你 還 有 機 會 遇 見 金 色 的 獼 猴 , 牠 們 是 獼 猴 特 別 毛 色 的 個 體 。
大 部 分 獼 猴 均 有 多 雄 多 雌 的 社 會 系 統 , 猴 群 通 常 由 20 至 200 隻 個 體 組 成 , 每 群 都 存 在 優 勢 等 級 制 度 。 率 領 猴 群 的 優 勢 領 袖 一 般 體 型 較 健 碩 , 享 有 優 先 進 食 及 與 其 他 雌 猴 交 配 的 權 利 。 觀 察 猴 類 時 , 手 上 請 不 要 拿 着 膠 袋 , 因 為 牠 們 一 般 已 習 慣 被 人 餵 飼 , 而 餵 飼 牠 們 的 人 大 多 會 用 膠 袋 攜 帶 食 物 , 所 以 當 牠 們 看 見 任 何 膠 袋 時 , 便 會 誤 以 為 是 食 物 ! 不 論 膠 袋 內 是 否 載 有 食 物 , 有 點 兒 饑 餓 的 猴 子 便 有 可 能 會 上 前 搶 奪 。 本 港 於 1999 年 已 開 始 實 施 法 例 禁 止 餵 飼 猴 子 (和 其 他 野 生 動 物 )。 有 關 條 例 適 用 於 野 生 獼 猴 棲 息 的 獅 子 山 、 金 山 及 城 門 郊 野 公 園 、 大 帽 山 郊 野 公 園 某 些 部 分 、 大 埔 滘 自 然 護 理 區 及 部 分 毗 鄰 地 區 。 所 以 觀 賞 猴 子 時 , 切 記 不 要 餵 飼 牠 們 。
具保育價值的鳥類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鳥 類
香 港 的 鳥 類 中 , 有 43 及 47 種 鳥 分 別 列 入 世 界 自 然 保 育 聯 盟 及 中 國 瀕 危 動 物 紅 皮 書 中 。 在 43 種 全 球 關 注 的 品 種 中 , 有 10 種 是 每 年 都 可 在 米 埔 及 后 海 灣 記 錄 到 的 , 包 括 每 年 都 有 約 佔 全 球 總 數 五 分 之 一 的 黑 臉 琵 鷺 會 在 香 港 度 冬 。 其 中 九 種 包 括 烏 鵰 、 白 肩 鵰 、 黃 嘴 白 鷺 、 勺 嘴 鷸 、 黑 嘴 鷗 、 半 蹼 鷸 、 大 杓 鷸 、 卷 羽 鵜 鶘 及 小 青 腳 鷸 , 每 年 都 在 香 港 短 暫 停 留 或 度 冬 。 另 外 兩 種 低 危 品 種 紫 壽 帶 及 大 草 鶯 , 分 別 為 少 見 過 境 遷 徙 鳥 及 留 鳥 。
有 些 品 種 如 鳳 頭 鷹 、 白 腹 隼 鵰 、 蛇 鵰 、 小 鴉 鵑 、 褐 翅 鴉 鵑 、 綠 背 金 鳩 及 岩 鷺 , 在 香 港 的 數 目 頗 為 穩 定 。 然 而 , 牠 們 卻 因 為 在 中 國 其 他 地 方 受 過 度 捕 獵 或 因 生 境 遭 到 破 壞 , 而 在 中 國 瀕 危 動 物 紅 皮 書 中 被 列 為 易 危 及 稀 有 。
此 外 , 還 有 一 些 淡 水 濕 地 的 鳥 類 如 彩 鷸 、 灰 頭 麥 雞 及 鳳 頭 麥 雞 , 雖 然 不 是 全 球 瀕 危 , 但 因 為 在 香 港 的 分 布 較 為 局 限 , 所 以 被 視 為 本 地 關 注 的 品 種 。
返回最上
觀察鳥類主要地點
本 港 觀 鳥 的 主 要 地 點
香 港 的 棲 地 種 類 繁 多 , 造 就 了 大 量 不 同 種 類 的 鳥 類 在 這 裡 出 現 。 以 下 是 其 中 一 些 觀 鳥 熱 點 ︰
濕 地 | |
地 點 | 鳥 類 品 種 |
米 埔 | 每 年 都 有 約 50,000 - 60,000 隻 水 鳥 到 此 度 冬 。 定 期 記 錄 超 過 三 百 種 鳥 類 , 包 括 全 球 瀕 危 的 黑 臉 琵 鷺 和 小 青 腳 鷸 。 |
尖 鼻 咀 | 這 是 度 冬 的 鴨 科 及 鷸 科 鳥 類 在 后 海 灣 內 的 一 個 主 要 棲 息 及 覓 食 地 。 常 見 品 種 包 括 針 尾 鴨 、 琵 嘴 鴨 、 赤 頸 鴨 、 紅 嘴 鷗 、 灰 鴴 和 白 腰 杓 鷸 等 。 |
南 涌 和 鹿 頸 | 位 於 沙 頭 角 海 內 一 片 潮 間 帶 泥 灘 , 為 鴉 洲 的 鷺 鳥 林 提 供 寶 貴 的 覓 食 地 點 。 |
林 地 | |
地 點 | 鳥 類 品 種 |
大 埔 滘 | 成 熟 的 次 生 樹 林 孕 育 大 量 在 香 港 其 他 地 方 少 見 的 林 鳥 。 穩 定 的 樹 林 留 鳥 包 括 大 擬 鴷 、 栗 背 短 腳 鵯 、 黃 頰 山 雀 和 絨 額 鳾 。 少 見 的 遷 徙 鳥 包 括 方 尾 鶲 、 海 南 藍 仙 鶲 、 黑 短 腳 鵯 和 白 眉 鵐 等 都 可 在 這 裏 見 到 。 |
大 帽 山 | 位 於 高 海 拔 的 矮 樹 叢 住 著 一 些 罕 見 的 高 山 品 種 , 如 山 鷚 、 強 腳 樹 鶯 和 大 草 鶯 。 這 裏 也 是 一 個 觀 察 遷 徙 品 種 的 好 地 方 , 如 灰 臉 鵟 鷹 、 紅 尾 伯 勞 、 藍 磯 鶇 及 北 灰 鶲 。 |
城 門 水 塘 | 廣 泛 的 樹 林 及 植 林 住 有 多 種 不 同 鳥 類 。 常 見 的 留 鳥 有 鳳 頭 鷹 、 斑 頭 鵂 鶹 、 紅 頭 穗 ?�和 灰 喉 山 椒 鳥 。 在 冬 天 , 幾 種 不 同 種 類 的 鶇 及 鶯 亦 可 在 這 裡 找 到 。 |
龍 虎 山 | 龍 虎 山 郊 野 公 園 位 於 香 港 島 的 西 北 部 , 郊 野 公 園 有 茂 密 的 樹 林 , 適 合 一 些 冬 候 鳥 如 灰 背 鶇 、 烏 灰 鶇 、 鱗 頭 樹 鶯 及 黃 眉 柳 鶯 等 在 此 度 冬 。 此 外 , 在 龍 虎 山 上 的 廢 堡 及 觀 光 亭 , 亦 是 觀 看 猛 禽 的 好 地 方 。 |
農 地 | |
地 點 | 鳥 類 品 種 |
塱 原 | 塱 原 的 農 地 及 淡 水 塘 吸 引 一 些 喜 愛 淡 水 濕 地 及 開 闊 地 方 的 鳥 類 , 例 如 彩 鷸 、 紫 背 葦 鳽 、 紅 隼 、 斑 鶇 和 小 蝗 鶯 。 |
錦 田 | 主 要 吸 引 一 些 喜 愛 淡 水 濕 地 及 開 闊 地 方 的 鳥 類 , 而 其 中 遷 徙 品 種 包 括 灰 頭 麥 雞 、 普 通 燕 鴴 、 金 腰 燕 和 黃 鶺 鴒 。 |
返回最上
觀察陸上哺乳動物
觀 察 陸 上 哺 乳 動 物 應 注 意 的 事 情
除 帶 備 一 般 遠 足 用 品 , 如 足 夠 食 物 、 飲 料 、 指 南 針 和 地 圖 外 , 以 下 是 一 些 觀 察 哺 乳 動 物 或 其 他 野 生 動 物 的 實 用 提 示 :
- 不 要 餵 飼 野 生 動 物
- 不 要 刻 意 引 起 野 生 動 物 的 注 意
- 不 要 刻 意 干 擾 野 生 動 物
- 不 要 穿 色 彩 鮮 艷 的 衣 服
- 不 要 損 害 或 毀 壞 植 物 、 野 生 動 物 和 生 境
此 外 , 蝙 蝠 是 一 種 特 别 對 人 類 干 擾 敏 感 的 動 物 。 冬 季 時 , 半 冬 眠 或 冬 眠 狀 態 的 蝙 蝠 是 極 容 易 因 人 類 的 存 在 而 從 冬 眠 中 醒 來,這 樣 會 消 耗 牠 們 的 能 量 儲 備 , 有 些 個 體 更 可 能 因 過 度 消 耗 能 量 而 在 春 天 來 臨 前 死 亡 。 繁 殖 中 的 蝙 蝠 也 是 十 分 脆 弱 的 , 不 必 要 的 騷 擾 可 能 會 令 牠 們 受 驚 而 丟 下 養 育 中 的 幼 獸 或 遷 移 到 一 些 環 境 較 差 的 棲 所 。由 於 有 些 蝙 蝠 喜 愛 群 棲 於 引 水 道 和 廢 礦 洞 般 的 山 洞 內 , 所 以 單 一 次 騷 擾 亦 可 以 影 響 大 量 的 蝙 蝠 , 因 此 , 在 任 何 情 況 下 應 避 免 到 蝙 蝠 居 住 的 洞 穴 探 訪
返回最上
觀鳥要點及守則
觀 鳥 要 點 及 守 則
-
穿 著 顏 色 深 沉 的 衣 服 , 避 免 穿 著 紅 、 黃 、 橙 等 顏 色 鮮 艷 的 服 裝 。
-
野 外 走 動 , 宜 步 履 輕 盈 。 遇 到 鳥 兒 或 鳥 巢 , 應 離 遠 觀 察 , 亦 要 保 持 安 靜 , 以 免 對 牠 們 造 成 太 大 滋 擾 。
-
切 勿 騷 擾 或 破 壞 鳥 類 的 棲 息 地 或 鳥 巢 。 遇 到 鳥 巢 , 不 要 過 度 接 近 , 以 免 驚 嚇 鳥 兒 。
-
不 得 捕 獵 鳥 兒 或 撿 拾 鳥 蛋 , 這 是 非 法 行 為 , 會 被 檢 控 。
-
減 少 對 其 他 在 場 人 士 的 滋 擾 , 例 如 地 主 、 農 夫 及 遠 足 人 士 等 。
-
切 勿 用 射 燈 照 射 晚 間 出 沒 的 鳥 類 。
-
不 要 急 於 追 逐 鳥 蹤 , 其 實 抱 著 輕 鬆 隨 緣 的 心 態 , 反 而 更 能 欣 賞 鳥 兒 及 牠 們 的 動 態 , 體 驗 箇 中 樂 趣 , 而 數 隻 常 見 的 小 鳥 已 是 生 命 的 喜 悅 。
-
初 學 觀 鳥 可 從 市 區 開 始 , 認 識 常 見 於 居 所 附 近 的 小 鳥 , 然 後 到 濕 地 看 水 鳥 , 掌 握 了 基 本 技 巧 後 再 觀 林 鳥 便 會 更 得 心 應 手 了 。